中國飲茶方法先后經過了唐代烹茶、宋代點茶、明清泡茶以及當代飲茶等幾個發展階段。中國茶史上有“茶興于唐,盛于宋”的說法,宋代點茶在中國茶道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點茶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,茶人自己飲用亦用此法。
點茶是將茶碾成細末,置茶盞中,以沸水點沖。先注少量沸水調膏,繼之量茶注湯,邊注邊用茶筅擊拂!洞笥^茶論》記載:“至治之世,豈惟人得以盡其材,而草木之靈者,亦得以盡其用矣。”宋代,盛行點茶法,在社會各個階層中普及,茶不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,飲茶的風俗也深入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。
一匙茶粉
一枝茶筅
一甌建盞
一個蒲團
便是點茶的修習時間
沒有繁復、花哨的動作,唯有放慢自己的步伐以及心底的聲音,靜靜地與茶對話.
宋代《北苑別錄》中記載,團茶經過七道工序:采、擇(揀芽)、蒸、榨、研、造(把茶膏壓制成形)和過黃(將成形的茶,經過數天的烈火烘焙,讓其干燥硬結,茶干才會細膩有光)才可制成。
為了使茶末和水充分融合,還有一種特制的工具,就是“茶筅”,茶筅一般是由細竹制成,樣子就像現在刷鍋用的竹刷子一樣,作用是讓茶末和水充分攪拌融合。點茶注水時,一只手注水,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轉和攪拌茶湯,使之泛起湯花(泡沫),稱之為“運筅”,這個過程就像用打蛋器打蛋一樣,讓蛋清和蛋黃充分融合。
蔣勛曾說:宋代的極簡美學,一千年。
這或許就是生活的品味,拋卻生活的浮華,不汲汲于功名利祿。能沉下心來,點一盞茶,在拿起與放下之間,思考著生活的意義。